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每年到了清明时节,由于人们外出扫墓时间集中,往往造成交通拥堵,为此酿成交通事故的也不在少数;而且采用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导致纸钱乱飞,灰烬遍地,甚至引发火灾,致使清明时节“火纷纷”的现象非常突出。最近几天媒体关于森林火灾的报道异常之多,这些火灾虽不完全是清明祭祀所引起,但至少可以说明清明时节恰恰是森林火灾的易发、多发时期。而采用零碳祭祀把祭祀活动放到网上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零碳祭祀把祭祀活动放到网上对于身在异乡的人们来说,是最可宽慰的了。当前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在外工作的人们,可能因为路途遥远,加之清明并不是法宝节假日,一些人往往并不能如愿以偿地回到家乡祭祀亲人,采用网络祭祀便是最好的选择了。也许有些人会对网络祭祀的虚拟世界是否显示诚意心存疑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网络祭祀不仅保留了传统祭祀的一些外在形式,比如凭吊、献花等,更发展了祭祀亲人的内涵,用互联网方式记载先人的生命历程与精神信息,其诚意不仅毋庸置疑,而且更体现出祭祀的本质——追思先人、教育后人。
网络祭祀毕竟是一种创新的祭祀方式,现在多为年轻的网络一族所采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股风气,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祭祀网站的支持力度,纳入现实世界的公共服务之列,最好不要运用收费的方式来阻止这一文明祭祀方式的前进步伐;同时党政机关及其干部职工应带头采用这一文明祭祀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产生示范效应,还能够带来一股清明祭祀的清明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