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纪念] —— 大型网上纪念馆平台,绿色网上祭奠、网上扫墓、纪念亲友

云纪念

孙氏祠堂 之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孙氏宗祠

2018-06-06云纪念阅读量:1959

牛山《孙氏宗祠》坐落于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北侧,顺山势定址,选孙氏始祖旧地,取意于牛山命脉运系。现今孙氏宗祠落成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并立碑记,存于祠内。

牛山《孙氏宗祠》坐落于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北侧,顺山势定址,选孙氏始祖旧地,取意于牛山命脉运系。据孙氏宗祠内现存碑刻《建修祠堂记》载:“……我家有任大夫之职者,有罗将军之封者,则庙宜准大夫制。但古礼难复,今宜立庙五楹;自始祖至五世祖合祭中龛,六世祖至九世祖则分昭穆焉哉。”当时征地共九亩二分五厘六(包括庙前广场),现今孙氏宗祠落成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并立碑记,存于祠内。

该祠坐北朝南,三进两院,实占地2048平方米(横宽32米,深长64米);计有门楼、享堂、大殿、记事堂、英烈堂共17间主要建筑。全部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古朴典雅,庄重肃穆。楹柱间柜,高低尺寸皆遵清代章制。

该祠门前十米处立有高大影壁。附有上马石、旗杆座等遗存。大门为三大间门楼,门额书题“孙氏宗祠”,两侧门联为:“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横联为“木本水源”,门前有一对石狮拱卫。

进得大门即为前院,中为享堂,飞檐斗拱,中悬匾额楷书“恪遵世德”,下题“乾隆四十三年峄县令张玉树赠”。楹联题曰“周宗盟异性为后,我先君新于兹”,说明了牛山孙氏为商周时期周宗室后裔,始祖孙泗新迁来此地。前院东西各有碑廊。东北第一碑为牛山孙氏始祖(泗祖)碑,题额:“源远流长”;碑联为:“始徒自曲沃历数百年族光代显,爰居据古鄫藩裔累兴本固枝荣”,说明牛山孙氏祖自山西曲沃县迁徒来峄地,繁衍发展历数百年,向南依次为二、三、四、五世祖及五世一至六支祖碑等。

西侧碑廊,首卧碑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建修祠堂记”记载了扩建现规模祠堂的过程。依次是新立五世七支祖碑及各分支祖碑。

穿过巷堂进入后院,即为后大殿,门匾楷书“德垂?祀”四个大字,楹联题为:“彝训昭七支教南北族以孝悌慈两地箕裘绵百代;明禋合九世序东西阶之爵贤齿一堂俎豆焕千秋”;说明这里供奉牛山孙氏祖南北分居(峄县、宿州)等族人共立庙堂祭祀先人的宗旨。大殿正中神龛供奉孙氏始祖、姜老太君及一至五世列祖列宗牌位,两侧依次排列各支祖牌位。龛上方高悬“先祖是皇”匾额,楹联为:“由永乐迄今五百年故宅犹存,当仰恩显祖显考所垂矩矱;自平阳迁峄十七世新祠始建,愿此后群昭群穆勿替蒸尝。”说明了孙氏祖由永乐年间自山西平阳地区迁来峄地近500年,已传人十七世,修建了现规模新祠。

后院两侧建有东西配房,东西配房北首连接箭楼附设。东配房三间为“英列堂”,记载牛山孙氏历代先贤功绩;西配房为“记事堂”,记载牛山孙氏历史沿革情况及族规、家训等。

孙氏宗祠前后院内各有两株繁茂的银杏树,当为明弘治元年(1488年)建设祭祀草堂时所植,树龄均在500余年。

据相关资料记载,牛山孙氏宗祠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初为草堂。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第一次创修族谱时重修为庙,清道光为二十三年(1843年)四修族谱后新建规模祠堂。解放后现规模祠堂作为周营镇粮所,后大殿于1952年遭水灾后墙垮塌,由镇政府出资用厚砖复修如旧。在1990年七修族谱时对大门楼顶进行了整个翻修,对全部院墙进行了修补,对大殿东西配房及巷堂房顶的漏雨处进行了修整。至2005年4月,孙氏族集资翻修了祠堂所有房顶、各室内椽梁结构,原样未变,风貌依旧。

牛山孙氏宗祠是鲁南乃至苏北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它的形式、风格、规模均遵从封建宗法章制,是研究宗法文化和宗祠建筑艺术极其宝贵的实物遗存。2006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海战役时中共峄县县委决定采伐牛山孙氏祖茔上的林木以供在大运河上架桥之用。孙氏族人得知后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为国为民效力的好事。采伐后的树木用当时的木轮车运送,从孙氏祖茔至韩庄运河北岸,首尾相接蜿蜒二十多华里。这七百六十四株柏树,树龄最长者四百多年,最少者也在三百多年左右。树径最粗者4人合抱,虬枝伸展,苍然动老,松涛飒飒,周围数里柏香幽隐。另有二十二株青杨挺拔傲岸,运河沿岸、微山湖畔都能看到它们高大的身影。为这次战役英勇牺牲的牛山孙氏族人多达六百六十六人,生长四百多年近八百棵古树也为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淮海战役胜利后,当地政府和支前司令部,准备对孙氏祖茔上的古树木和族人的爱国精神进行赔偿和表扬,但都被孙氏族人所谢绝。

 


文章分享到:

网络公祭

QQ在线咨询
  • 售前咨询热线 13187870173
  • 售后咨询热线 13187870173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