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

纪念馆
LV9

馆号:21馆址:http://yjn100.com/g/21.html

加关注 复制馆址

公历: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农历: 二零二四年 腊月 十六

纪念主页 | 生平故事 | 回忆相册 | 追忆文选 | 祭拜记录 | 追思留言 | 祭拜大厅

梅艳芳

您当前所在位置 :梅艳芳纪念馆 > 追忆文选

梅艳芳“前世今生”——天后追忆录

2017-09-23 14:37:39 发表人:路人粉

我有花一朵 种在我心中 含苞待放意幽幽   朝朝与暮暮 我切切的等候 有心的人来入梦   女人花 摇曳在红尘中 女人花 随风轻轻摆动   只盼望 有一双温柔手 能抚慰 我内心的寂寞   我有花一朵 花香满枝头 谁来真心寻芳踪   花开不多时啊堪折直须折 女人如花花似梦   我有花一朵 长在我心中 真情真爱无人懂   遍地野草已占满山坡 孤芳自赏最心痛   爱过知情重 醉过知酒浓 花开花谢终是空    ——梅艳芳《女人花》 严格来讲,香港着名女艺人梅艳芳病逝于2003年12月30日,可是当2004年1月12日梅艳芳的葬礼在香港举行的时候,人们分明感觉她是2004年陨落的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4岁半登台唱歌,40岁与世长辞告别舞台,梅艳芳的一生就这样献给了舞台。无论是十余年前的华东水灾赈灾义演,还是“非典”过后的“1:99演唱会”,梅艳芳都是积极的倡导者,一位瘦弱的女性,用她坚强的肩膀扛起了香港演艺界的大旗,这位“大姐大”成为香港演艺界的代名词之一。 伍佰曾经说过“香港艺人都像卫生纸,而梅艳芳是艺术家”。在演艺界摸爬滚打一生,梅艳芳见证并经历了香港演艺界二三十年来的整个过程,从起步到辉煌再到所谓E时代,阿梅都屹立不倒,她不仅演艺成绩斐然,在做人上,更是堪称香港演艺界的楷模。辞世前的2003年11月,梅艳芳在香港红馆抱病连开8场个人演唱会,她用自己的坚韧品性和动人才艺,谱就了最美丽的人生绝唱。 关于梅艳芳逝世的报道,很容易让人们回忆起4月香港媒体对张国荣自杀身亡的报道。但是对梅艳芳,媒体给予了一致的高度评价,称其为“一代巨星”。与张国荣相比,人们给予梅艳芳更多的是哀伤与思念。从清晨开始,香港的广播电台大多播放着梅艳芳的生前音乐。 记者回忆说,梅艳芳2003年11月为红馆个唱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我现在不举行个人演唱会,那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举行了”。也许当时她已经很清楚自己的病情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何日君再来 据悉,梅艳芳在生前她已为自己的后事做好安排,梅艳芳花费港币4800元(新币约1067元)买下牌位,供日后自己或母亲百年后之用。    她的牌位与姐姐的梅爱芳灵位都设在九龙塘的“省善真堂”道观内,而她与这家道观颇有渊源,她踏入演艺圈后,梅妈妈便常带她到此参拜,后来姐姐梅爱芳因子宫颈癌病逝,梅艳芳便在此设立梅爱芳(英文名Ann)的灵位,以做供奉。    而被癌魔折腾了十年的其姐梅爱芳,最终无法击退癌魔因为癌症早于2000年4月17日凌晨在香港的圣保禄医院逝世,离开了她深爱的丈夫、两个稚龄儿子、梅妈妈、妹妹梅艳芳、哥哥、侄女及亲友。这几年因为她的姐姐梅爱芳和干爸爸何冠昌以及罗文、张国荣的连接去世,对她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但是自昨晚传出病危的消息,各路好友纷纷赶到医院守护, 据成龙说她走的时候很安详很美丽,至少也为梅艳芳传奇的一生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歌如人生   如果说《似水流年》是梅艳芳一生传奇的“正传”,那么《似是故人来》和《夕阳之歌》则分别是“前传”和“后传”。 《似水流年》是一首怀念时光流逝的哲理歌,然而,没有什么比这首歌更适合怀念张国荣与梅艳芳这两位上世纪80年代巨星的。1984年,梅艳芳以无限伤感的缅怀首唱这歌,仿佛在感叹她如荆棘满布百曲千弯的情路,1989年,张国荣以无限崇敬的谢意翻唱这歌,却撒满对娱乐圈顺流逆流漫天风雨的叹息,2004年,本应是两位巨星演绎这一名曲的十五和二十周年纪念,却无奈演变成他们离世1周年的祭奠。 《冰山大火》是梅艳芳的一首名曲,这也恰好是她双重性格的两面象征,一面是冷若“冰山”的“淑女”姿态,一面是“似火探戈”的“妖女”本色,一静一动,一收一放,一娴一癫,究竟哪个才是她的真我、本我?娱乐史记中,梅艳芳与张国荣、谭咏麟这“三角志”曾以不可逾越的气势凌驾于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娱乐之巅,谁知高处不胜寒,人到高处的代价就是流星雨般的陨落,感性而性感的梅艳芳与张国荣,最后都化为天边柔柔的明星,默默守护,默默相照。 20年来在香港歌坛,除了梅艳芳,没有人可以自认“大姐大”,其实这并非她的音乐造诣达至无人可敌之境,而是她“声色艺俱全”的全能武功,外加江湖女王谁与争锋的如虹气势。论情调与音乐实验性,梅艳芳不及林忆莲的全盘西化和都市性感,演绎慢歌时,“蔓珠莎华”的她总觉得少了点“如瀑布泻下来”的写意,演绎快歌时,“烈焰红唇”的她欠缺了“如火中一个草原”的奔放;论细腻的女人味,她又输于叶倩文的柔肠百转,珠圆玉润及侠心义胆;论沧桑,她又不敌叶德娴的低沉老到……但梅艳芳就是梅艳芳,只要她站在舞台上,她就是舞台之王,一举手一投足,都投射万丈光芒,让你无法抵挡。她是天生为舞台而生,却也天生为舞台而逝。 成长的艰辛 梅艳芳幼年丧父,虽是家中幺女,但是她没有被宠坏的特权,1967年4岁半便登台献唱跟随妈妈所创办的锦霞歌舞团,在街头、歌剧院、公园中表演。。70年代,她与姐姐梅爱芳以姊妹合唱团的名义献艺,首本名曲便是《卖花姑娘》赢得众多掌声。    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认为“抛头露面的是戏子”加上除了在妈妈经营的酒吧内演唱、当主持外,她还要兼做服务员,她在读初二的时候便离开了学校,披着歌衫在歌厅、夜总会、酒廊游游转转了好几年。    当时,梅妈妈经营的酒吧乃是她们一家生活的支柱,而一把无情的大火将酒廊烧毁又不得不使梅艳芳四处演唱,为家里偿还债务,几年后,她弟弟又离家出走,只留下一笔未还的巨款。不得已,梅艳芳担起全家的重担,将近4年才还完债务。年纪小的时候,梅艳芳对这种表演生涯没有感到不妥,但渐渐长大后,压力便随之而来。她曾在电台访问中感慨地说:“以前唱歌的人不受尊重,被称为‘歌女’,家长们都阻止同学与我来往,看着同学玩耍,我却永远孤单一人。”梅艳芳从小面对各种复杂环境,又要承担家庭重任,故思想较同年龄的小朋友成熟、懂事。“那时我虽然是新人,但在圈内红得蛮快的,人一红就会引起媒体各种不利于我的报导,我那时还年轻,对伤害我的报导老是想不开,我会想:“我没有做错什么事,为什么你们要说我做了?我到底那里对不起你们?那里招惹你们?”    艺人表面风光不代表内心快乐,当时我要负担家计,还要应付各种人际关系,压力很大,一不开心就选择和一班朋友出去疯,狂舞一个晚上,把闷气全发泄出来或用喝酒麻醉自己,好奇怪,喝酒后我可以把现实全部丢掉,要哭要笑都任由自己。这样的发泄平均一周三次,妈妈反对归反对,我还是我行我素。    我用喝酒跳舞来发泄,其实内心很清醒,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太过分,那时有一些朋友进一步诱惑我,例如喝完酒再去玩,但我一定坚持回家,如果喝了,把家门关上才开始醉倒,不省人事,酒醉醒来往往很难过,但一定要这样发泄,否则我精神会崩溃。    有多少个晚上我精神压力太大,痛苦难眠,忍不住哭湿了枕头,但有时又想,自己多么辛苦才红起来,怎么能这么容易被击倒,年纪轻比较脆弱,一个人的时候眼泪又不争气流出来。    现在想来那时真的很傻,我甚至试过自杀,但那不是真的自杀,那时新闻不断报导我自杀,我澄清也没有用。 “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上天对梅艳芳还是十分照顾,1982年,她同姐姐一起参加了香港首届新秀歌唱大赛,成为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谈到此,梅艳芳曾经充满感慨地说:“当年自己报名后好怕,因为大赛规定参加的人不能是职业歌手,而我4岁开始唱歌,虽非专业歌手,但歌龄超过了好多人,如参赛得不了奖,恐怕会被同行取笑。”    最终,梅艳芳还是以徐小凤的《雾之恋》夺得冠军,自然成为最受瞩目的新人。据悉,在后来主办这次大赛的当时华星唱片负责人陈柳泉先生回忆,其实当时新秀大赛上面本来只有梅爱芳入围,当时梅艳芳选唱的是《小城故事》并没有入围,最后还是梅艳芳的妈妈一直央求陈柳泉给小女儿一个机会,在改换了歌曲的情况之后才让梅艳芳参加比赛,造就了华人歌坛这颗绝无仅有的天皇巨星。 千变万化艳舞台 在歌坛上精湛的歌艺配合千变万化的服饰和造型,梅艳芳真正开创了华人娱乐圈“包装”时代的第一人。从第一张《心债》中的纯真造型再到之后《妖女》的埃及艳后以及《欲望野兽街》的007邦女郎造型,《是这样的》当中的好莱坞偶人造型,《小心》的猎人装,《梦里共醉》的中世纪贵妇以及近年的《镜花水月》当中的浅草妖姬,梅艳芳每张唱片和每次演出必能在视觉和听觉上面配合完美,而且每每能够带起一股流行的潮流时尚,成为全城的热门话题,以梅艳芳在唱片和演唱会上的形象来说其“百变”前期主要由着名造型师刘培基和着名音乐人伦永亮共同完成,而美国《时代周刊》曾经用“东方麦当娜”来形容梅艳芳在东方歌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她的百变形象和歌曲的流行程度是至今东方歌坛还没有一个女歌手可以超越的,在外国人眼中,她是目前亚洲最具有声色艺俱全的女艺人,也被海外媒体视为继30年代周璇、白光等传奇女歌手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女歌手。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商业与艺术兼容的超级巨星,梅艳芳的魅力也从歌坛延展到了影坛,在电影《川岛芳子》当中的女扮男装《胭脂扣》当中的30年代的女鬼如花,《何日君再来》当中的歌女以及《男人四十》当中的家庭女人,《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中的巾帼英雄,《仙鹤神针》和《钟无艳》当中的反串造型。在所拍摄的超过40部电影作品和20多张唱片,20年来梅艳芳几乎染指了亚洲艺坛所有的最具影响力和最重要的各种大奖,她前期的每张唱片都是唱片销量榜的冠军,而在全球的巡回演唱会也开了近千场,在电影方面1984年凭《缘份》夺“香港电影金奖最佳女配角”,1987年凭《胭脂扣》夺香港“金像奖”影后及台湾“金马奖”影后。1997年因电影《半生缘》再为她夺得最佳女配角。2002年因为在《男人四十》当中的出色表现她夺得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影后。1991年梅艳芳举行了告别演唱会,但她抵不住对舞台演出的思念,1995年再踏上舞台为歌迷而唱。    从一个地位低下的歌女,成为魅力四射的亚洲级巨星,期间的甘苦恐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说到在圈中的风风雨雨,她曾经说:“曾经,很多人问我”你是想做个快快乐乐的普通人还是做个耀眼的明星?“我会选折做个快快乐乐的普通人。”记得我刚刚踏入歌坛的时候,很多人不接受我,有一年圣诞节,有个男人在街上当众嘲笑我,说了很多不堪入耳的粗言秽语,当时娱乐圈并不喜欢我,要是我当时再来一场街头骂战,定会给人很坏的印象,而且也不用在这个圈子立足了,无端受人羞辱,我的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我实在难咽下这口气,但是我还是忍下来了。我明白,这是做艺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出道以来,恋爱、吸毒、纹身、隆胸、暴力等丑化她的新闻如同阴影般笼罩在她的头上,令梅艳芳的正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扰,陈百强的死对她触动很大,所以1991年以为无所留恋的梅艳芳宣布离开舞台,希望寻回自由自在的生活。    但是,梅艳芳是天生属于舞台的,1994年她再次复出,引来极大关注,不过复出后的她对一切看得很淡“刹那的光辉不能代表永恒,娱乐圈是很苦的,所以当有一天我离开娱乐圈,到底还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记住梅艳芳这个人呢?我不要承诺,我只想当大家百般无聊的时候,望着天上的星星,会记起这个曾经好熟悉的名字。” 你留我在此   梅艳芳生性豪爽,广交朋友,为朋友赴汤蹈火再所不惜,而且义无返顾不需要任何回报。    对于友情,梅艳芳一向看得很重,她也曾经说“很多人以为我在这个圈子赚到了不少子儿,其实我最大的收获是友情!在我失意时,很多好朋友真正的关心我,支持我,让我觉得人生中,有这么多朋友帮助你,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所以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尽力帮忙。    成名以后,梅艳芳担任起“新秀”中大姐姐的责任,照顾一帮“师弟师妹”。象草蜢、许志安、梁汉文、谭耀文、何韵诗等都是再她的提携下走红 的,大家提起阿梅也是万分感激,但她却认为这是责无旁贷,自己做过新人所以能帮便帮,这是她的原则。    梅艳芳以前挥金如土,但是近年来却积极热心公益事业,不但担任组织者的角色还慷慨解囊,梅艳芳去年已发病,由良性瘤转化成癌症。但她仍继续工作,继续关心社会,在SARS肆虐香港的时候,她仍然团结演艺界牵头举办《1:99音乐会》,为受SARS影响的家庭筹集善款。对次她曾经说过“当我做善事的时候,便会觉得有一种很强的满足感。至少对于那些有困难的人来说,我是个有用的人!” 情归何处   虽然梅艳芳的事业奇迹般的长盛不衰,但仍然难以弥补她的感情道路上面沧桑挫折的遗憾。    梅艳芳的恋情一直不绝于耳:米高、成龙、苗乔伟、邹世龙、林国斌、赵文卓、近滕真彦、西城秀树、邹世龙、刘德华、黎明、陈子聪、尔东升、谢霆锋。每次均是不同的主角,不同发展,而且段段精彩,引人注目,但是每一次都是有花无果,令人感慨。    对于自己恨嫁的心情可能是梅艳芳生前最后一个未完的愿望吧,对于传媒关注她的恋情,给她增添了许多压力。“我只是一个弱女子,为什么连私生活都要承受外界那么多舆论压力呢?是否是因为我是艺人,就可以讲我是个多情善变的女人?事实上我始终是个爱情的失败者。”    “我不敢结婚,因为我得了一种恐婚症,我担心一旦结了婚,离婚就是必然的结果,我不希望我自己的人生当中,有这个遗憾发生。不过,我相信未来成为我老公的人,必定是给我最多安全感的人,物品并没有对未来的老公设定要什么条件,无论富或贫,但唯一在乎的是:他要给我信心。” 梅艳芳一再表示:她甘愿用今时今日的一切,去换取一个普通女人最基本的渴望——爱情。   正如梅艳芳《什么都有的女人》中唱到“星星月亮什么都有,为什么这女人缺少最美一样?”让听者与唱者一样不胜唏嘘:是造物弄人,还是命运的安排呢?有名有利,偏偏未知情归何处。 前世今生 与佛结缘 一段隔世的师徒缘,梅艳芳重拾依止,放下自在。红尘滚滚,感恩醒悦人生。慨叹时下青年糟蹋生命,寄语为人父母者聆听子女心声。一席肺腑言,焕发生命光华……   梅艳芳信佛,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自幼跟随妈妈拜神拜佛,以为自己早已是佛教徒。好一个美丽的误会,说出来,可能很多人同样的想当然。阿梅小时候身体弱,梅妈妈恐怕女儿养不大,所以将她“契”给观音菩萨“对我来说,观音菩萨好比是第二个母亲般亲切。我习惯把心事埋在心底,不对别人讲,只向观音契妈倾诉,被妈妈打骂、读书不好,有委屈,统统对观音契妈说。可能是心理作用,说了就感觉平和,其实那是童年发泄情绪的一种方法。” 佛法打开心结   阿梅长大后,朋友知道她信佛,送经文,佛书,但她很少看。直到有一天,心情不那么好,随手检起一本佛书翻开,发觉原来很容易阅读,内容结合生活,是现代的哲理,并非抽象,难懂的玄妙东西。从此以后,阿梅爱上了看佛书。    某时某候,某一句映入眼帘,霎时间就打开一个心结。那阵子心情复杂,心底缠满心结,而一段一段的佛法智能,恰好把我的心结一个一个的打开。阿梅自认念书少,有些字看不懂,便翻查字典看过明白。 看书认识佛教以后,才知道以前所谓信佛只不过是民间的信仰,有迷信的色彩。现在理解到佛法并不是胡乱的拜本头,佛法的智能是无量无边的。    佛教讲缘份,大概七、八年前,梅艳芳遭遇困扰,满心苦楚解不开,人越来越骨瘦形销,思想混乱。朋友看在眼内,心有不忍,送她一张某一位大师的照片,对她说:“要是他到香港的话,我介绍你认识这位大师,可能他会帮助你。”说也奇怪,阿梅内心竟然涌起一股定力。她暗暗发愿,希望能与照中人见面。   经过一段时间,与朋友喝茶,谈起未知何时有机会见到这位师父?缠绕心里头的问题,迟迟还未有解决。    突然间,朋友的手提电话响起来,是一位西藏佛教上师问:“你的朋友是否想见我?”简直不敢相信,阿梅二话不说便去见这位师父。 烦恼无疾而终   我的性格很硬颈,以前也见过很多大师,但从来不肯下跪。可是这次见到夏玛巴仁波切,说不上三句话,双腿不期然便跪下来,还问他我可否皈依为佛教徒?    就在那个酒店房间内,夏玛巴仁波切用简单的仪式为梅艳芳进行了皈依。    仁波切一脸慈悲,永远带着微笑,因英文不太好而当初有点心怯的阿梅,从上师的笑容里松弛下来……他不用多言,但却给我无限的力量。他的鼓舞是毋须语言的!    好不容易盼到了,阿梅那个难题解决了没有?    本来一厢情愿准备一五一十向师父诉苦,但他三两句话便令我茅塞顿开。    夏玛巴仁波切轻轻的说:“烦恼是自己还未想通,多打坐,看佛书,问题并不是那么严重的。”    四两拨千斤似的,阿梅那个所谓大问题,突然好象消失了。刹那,强烈感觉自己太渺小,自己的问题也没甚么大不了,不值得提出来,只不过是自己钻牛角尖而已。 朝圣艰辛消业障   仁波切还邀请阿梅改天到他的钖金的寺院去参观,因为那时候将会有一批闭关完毕的喇嘛进行法会。阿梅坐言起行,按时启程,在该寺参加了一个大型的皈依灌顶仪式。事后想回来,上师其实希望我正式的皈依,在香港的皈依只不过是行一个方便而已。 那次到锡金,路途遥远而辛苦,上山偏遇倾盆大雨,原本三小时的车程,却花上七小时,乘坐的车辆又没有水拨,视野模糊,行车时差不多滚下山坡,还遇上大石掉在公路上,总之惊险百出。历尽艰苦,终于到达寺院了。 见到师父时,内心说不出的悲喜交集,很想哭,但又觉得很开心,深感一切的辛苦都很值得。    仁波切也担心他们的安危,看见他们都安全到达,安慰的笑说:“朝圣有阻滞,正好消业障。”翌日是大法会,阿梅记得是白观音灌顶。    当喇嘛开始念诵时,我只觉得全身的毛管都竖起来,一股气升起,我不由自主的哭,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亲切,我喜不自禁的流泪!这种感觉,绝非偶然! 今生再续前世缘   有一晚,阿梅做了个梦:在一个密宗的寺庙里,她看到地上排满了打坐的垫子,上面有经书,突然她猛然撞向那些书,一下子画面消失了,好象停止呼吸一样,惊吓中醒过来。她问上师甚么解究,仁波切回答说:“你可能返回前世去。”听来离奇,还不及反应,仁波切接着说:“你前生是我的弟子,所以你觉得那么熟悉。”恍如隔世,怪不得阿梅出现久别重逢的激动与兴奋!    夏玛巴仁波切不会说甚么神通的话,但他常常看穿阿梅的心事。    我英文不好,每次见师父都很害羞,不太敢说话。我私下发愿,希望凭师父的加持,我可以学好英语,与他沟通。想不到有一次师父看着我,没头没脑的说:“慢慢来,你会懂的!”    又有一次,师父委托阿梅办点事,但她还没有做到,阿梅正盘算怎样向师父交代,岂料仁波切突然嚷她:“Anita,如果太麻烦,迟一步吧。”这些年来,每当情绪在起伏中折腾,阿梅不期然便很想见到师父,然而见着他,却又甚么话也不用讲,一切烦恼也都淡然化去。    我出道以来,绯闻、是非、中伤从来不绝,曾经有报道说我纹身、吸毒、当过舞小姐,我很不开心,觉得忿忿不平,为甚么老是胡说八道来攻击我?    师父对她说,那是业力。阿梅听后,内心释然。 自杀不是潮流   说名利,梅艳芳拥有不少;数压力,她比别人还要多。看见时下青年人动不动便自杀,阿梅有感而发:    我很想对青年朋友说,我是过来人,我反叛过、痛苦过、更曾经有自毁的倾向,但是人是应该有责任感。人的躯体是借来的,我们无权把它毁掉。我们难得拥有这个肉身,就应该好好的珍惜、利用。你们试想想。自己四肢健全,己经很幸福,可以工作、活动。要是肢体残废,想走路也不成。说甚么读书压力大,要自寻短见,其实是逃避、不负责任的表现,辜负了父母的养育。    自幼失学,还要跑场表演歌舞的梅艳芳,另有一番深刻的感触。 我要再三不厌其烦的说,自杀不是潮流,不是有性格,更没有借口可言! 现代人忽略与子女沟通   成长在这物资丰富的年代,青年人不懂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只懂不断地需索要求,心灵空虚。    以前我们为了要得到一双波鞋,要做暑期工来储钱购买。物质得来不易,所以非常珍惜。可惜现代人过分向钱看,忽略与子女沟通,子女觉得父母不关心、不了解自己,所以有甚么困惑,也不会向父母倾诉。彼此间的鸿沟更深,从而引起不少社会的悲剧。    阿梅应为父母应该多关注子女的成长,物资的供养还不是最重要,最要紧是聆听。    每天花十五分钟听听子女说话,自己不用说甚么,听听他们这天发生甚么事,那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父母愿意聆听,对子女来说,就是莫大的关心!谁挤不出十五分钟。怕只怕更多的一五分钟都让给了电视,光阴都浪费在关心八卦是非!不要让子女回家有面壁的冷漠感觉!家,应该是温暖、安全、融洽的。 抗争病魔,往生净土   “百变天后”梅艳芳,于2003年12月30日凌晨不敌癌变,在养和医院逝世,终年四十岁。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刘培基说,梅艳芳是因癌症导致肺功能失调病势的。当天清晨,逾百挚友纷纷赶往医院探望,丘淑贞(豆豆)及其丈夫沈嘉伟,他们带同四位身穿黄袍的西藏喇嘛一起进入医院为阿梅临终助念。 阿梅自小体弱多病,从小过继观音菩萨,因此笃信佛教,她说过一生最崇拜的就是佛,因为凡人都会犯错,只有佛祖最令她信服。而阿梅亦拥有菩萨心肠行善无数,在SARS(非典)期间,她不顾身上的癌变,为了筹集善款支援非典灾情,阿梅一个月内不眠不休的举办了八场义演音乐会,因为过度操劳,令她本已大有好转的病情再度恶化……    1月12日,香港知名女艺人梅艳芳举殡,丧礼全过程都按照佛教仪式进行。先由她的好友讲述其生平,之后致悼词,再由法师颂经,中午灵车驶离殡仪馆。阿梅生前指定的8名好友扶灵,将遗体送到柴湾歌连臣角火葬场火化。    梅艳芳的灵堂尽显高贵,灵堂牌匾写有“往生净土”四字,黑白遗照四周放满了鲜花。丧礼以佛教仪式进行,灵堂布置以青绿色为主色,并摆满梅生前喜爱的食物,如青苹果、青芒果及芝士蛋糕等,灵堂内亦点起多支白蜡烛。梅妈妈送给爱女的花圈,与梅的好友刘培基、徒弟何韵诗的,一起摆放于灵堂右边。    近万名香港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500名中外记者,一起向毕生奉献舞台及社会、把生命燃烧到最后一刻的“百变天后”梅艳芳致依依之情。因为阿梅生前曾表示,即使自己离开,也希望自己的朋友们都开开心心地生活下去,所以在昨天这么个悲伤时刻,大家都极力保持平静。不过就现场所见,有许多生前好友都在强忍悲痛,默默祈祷送别。    阿梅有个遗愿,就是往生后把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她随身亦有一张器官捐赠卡。    祝愿梅艳芳居士再续佛缘,解脱轮回苦,往生极乐净土。
QQ在线咨询
  • 售前咨询热线 13187870173
  • 售后咨询热线 13187870173
在线客服